上世紀80年代末,延平區樟湖鎮的兩個獨具慧眼的年輕農民,合伙進城開發“龍閣迷宮”(俗稱“做龍”),踏上拓荒城市公園經營性游樂項目之路,從此一發不可收,帶動毗鄰的巨口、太平等鄉鎮農民通過“傳幫帶”形式,很快足跡遍布全國各地,形成一個別具特色的生財增收產業。
迄今,延平區農民在全國約有3000多家游樂園(?。?,除港澳臺外省份全覆蓋,縣城覆蓋率達99%以上,游樂園(?。┎嫉懵收既幸檔?0%,帶動就業30多萬人,年總營業額達500億,每年給延平區從業農民帶來約10億元的純收入。
早春三月,記者踏訪位于延平區“江南第一城”的南平市游樂行業協會“總部” ,探尋延平農民發展游樂產業的嬗變之路。
“龍閣迷宮”成長記
“誰也沒有想到,當年從閩北山區‘舞’向大城市的‘龍’會越‘舞’越大?!蹦掀絞杏衛中幸敵嶧岢こ旅髟瓷鈑懈寫サ廝?。
1987年,樟湖鎮溪口村村民廖連生和老鄉吳新福北上蘇州,在虎丘建起的一座巨型“龍閣迷宮” ——那是個富有民族特色、外觀呈龍形,閣內用毛竹、木板、玻璃鏡等物件分隔組成多個大大小小的“迷宮”,并配置以在當時絕對算得上是新潮的電動游樂機等時髦裝備。
很快,廖連生成功的示范效應就顯現出來了。延平區樟湖、巨口、太平等3個毗鄰鄉鎮農民紛紛結伴集資到北京、上海、南京、廣州等大城市的公園,將“龍閣迷宮”開枝散葉。
后來,隨著人們娛樂需求的不斷變化,從1993年開始,廖連生的同鄉們紛紛開始轉型做機械游樂設備。5年后,游樂業開始由陸地樂園向水樂園、海洋公園、海底世界等發展,投資額幾千萬元乃至幾億元。
得益于起步早、進去市場的時機好,再加之游樂行業具有一定的專業性,有準入門檻,延平農民這種“母雞帶小雞”滾雪球式的成長方式,使“龍閣迷宮”及其衍生出來的各類游樂項目遍布全國大、中、小城市的公園。
抱團取暖謀發展
去年10月底,南平市游樂行業協會成立大會在延平區召開。成立行業協會抱團發展,對他們而言,早已尋思良久。
在抱團取暖之前,延平籍游樂業業主遇到最普遍問題就是同行間激烈的競爭。陳明源說:“粗略估計,目前全國20%城市里的游樂產業都是延平人間的相互競爭?!?/P>
與其他行業不同,游樂業具有前期投資大、回報周期長的特點。業者常采用租賃土地,一次性投資游樂設備等方式進行前期投資,然后長期收益?!罷庵滯蹲是蛟隕霞侗鸕撓衛稚枋┚哂瀉芮康吶潘?,尤其是在中小城市,往往出現第二家就很容易形成惡性競爭了?!背旅髟湊庋饈?。
陳明源認為,行業協會的建立能帶來這樣諸多方面的收益。首先即是資源的整合?!澳掀郊脫悠郊右嫡叨疾簧?,在全國的布點也多,總體發展體量大,協會要做的就是資源整合?!?/P>
其次是相互間的經驗借鑒。據了解,大家正借助行業協會,逐步打造一個信息共享平臺互通有無,并以此來促進該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白釵匾氖切幸敵岬慕?,能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和避免同行間的惡性競爭?!背旅髟此?。
打造“游樂業之鄉”
今年 3月28日,上海迪斯尼樂園正式開始售票。當日,開幕首日票開賣即被秒殺,售票系統一度癱瘓。
“有了文化內涵,游樂行業才有靈魂?!碧訃暗鮮磕嶗衷叭∈さ拿丶?,在南平市游樂行業協會秘書長陳學政看來,最關鍵的要素其實就是兩個詞:規?;臀幕諍?。
“縱觀這些年的發展,現今整個游樂行業呈現出主題與建筑文化需求雙高的發展趨勢?!背旅髟叢蚍治鋈銜?,一方面對游樂園的主題和建造要求越來越高,譬如要求要有不斷更新的主題樂園。另一方面,行業對于文化元素注入的要求也更高了。
然而,就目前來看,由當年原始簡陋的參觀型游樂園,轉型成如今主打特色和文化內涵的綜合性大型游樂園,在數量上和單個人規模上早已占據優勢的“延平籍”游樂園、場在這兩方面明顯還存在不足。
“在文化內涵與主題創意項目上沒有太多的投入,規模上很難與歡樂谷、宋城旅游等國內大型主題公園相提并論,文化創意上更是完全無法與迪士尼樂園等國際級大鱷競爭?!痹諮悠角ど塘饗姘榭蠢?,普遍缺乏系統性、完整性和長期性的戰略規劃,導致延平缺乏能夠形成品牌效應的知名游樂企業。
經濟進入新常態,對這個有著極大發展潛力的延平“做龍”產業也面臨著新考驗。好在他們中的有識者和當地政府的未雨綢繆從未停止。
“我們一方面通過優化寬松的發展環境,吸引與鼓勵在外游樂企業在延平設立總部,引導相關企業向總部大廈集聚。同時,設立游樂產業發展基金,并借力旅游產業實現游樂產業的轉型升級?!毖悠角N?、宣傳部長張嘉明說,區有關部門還將通過引導游樂行業協會借助延平游樂產業遍布全國的優勢,用獨特的游樂文化品牌形象,著力打造“中國游樂業之鄉”。